债务换自然:中亚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与潜在风险
作者:埃莉诺拉·阿利亚佐娃(Eleonora Aliyazova)
昆都士·阿迪尔别科娃(Kunduz Adylbekova)扎米莉亚·苏拉纳耶娃(Zhamilya Suranaeva)
中亚的双重危机
中亚地区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双重危机:高额的外债压力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。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在加剧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困境。然而,吉尔吉斯斯坦环境专家埃莉诺拉·阿利亚佐娃、昆都士·阿迪尔别科娃和扎米莉亚·苏拉纳耶娃认为,一种名为“债务换自然”的机制,或许能为中亚国家提供一条摆脱困境的路径。
中亚的债务困境与气候危机
吉尔吉斯斯坦2024年的外债占GDP的38%,而其他中亚国家的外债平均占GDP的25%。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,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的债务警戒线为GDP的40%。高额债务不仅限制了这些国家的财政空间,还迫使其采取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,如过度开采化石燃料。
与此同时,中亚地区正经历着比全球平均水平更快的升温速度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,该地区的冰川已萎缩30%,预计到2050年将进一步萎缩50%。这不仅威胁到农业和粮食安全,还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危机。
“债务换自然”的全球经验
“债务换自然”机制是一种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的交易,通过注销部分外债换取债务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承诺。自1987年玻利维亚首次实施这一机制以来,全球已有多个成功案例。
2021年,伯利兹与大自然保护协会(The Nature Conservancy)签署协议,将其外债削减至GDP的10%,并承诺在2041年前每年投资400万美元用于海洋保护。这一交易不仅减轻了伯利兹的债务负担,还为其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。
吉尔吉斯斯坦的初步尝试
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地区少数尝试“债务换自然”机制的国家之一。21世纪初,吉尔吉斯斯坦与巴黎债权国俱乐部(Paris Club)签署协议,将部分外债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土地管理。然而,由于缺乏透明度和报告机制,这一项目的实际效果难以评估。
近年来,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萨迪尔·扎帕罗夫(Sadyr Japarov)多次呼吁国际债权人免除部分债务,以换取实施“绿色”倡议。2023年,土耳其以免除5890万美元外债为条件,支持吉尔吉斯斯坦的绿色经济项目。然而,这一交易的背后可能还涉及其他政治和经济条件。
中亚的潜力与挑战
中亚国家的主要债权国是中国,而中国对“债务换自然”机制的兴趣有限。许多中国专家认为这一机制需要完善的国际支持体系才能成功实施。此外,许多中亚地区的专家认为,中国更倾向于“债务换资源”模式,即通过债务获取自然资源开采权。
埃莉诺拉认为,“债务换自然”机制的实施还面临诸多挑战,包括但不限于将面临复杂的谈判,债务国的履行风险以及透明度问题。“债务换自然”从准备到实施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且成本高昂,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还有可能导致资金滥用或腐败。
绿色发展的未来之路
“债务换自然”机制为中亚国家提供了一种减轻债务负担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可能性。然而,其成功实施需要满足多个条件:透明的资金管理、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债权国的支持。
短期内,这一机制可能为中亚国家提供一定的缓解空间。但从长远来看,只有将其纳入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,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收益。否则,“债务换自然”可能只是一把双刃剑,既无法解决根本问题,还可能加剧经济依赖和环境风险。